发布日期:2025-01-23 03:55 点击次数:114
1962年,连云港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子上山割猪草,无意间捡到两只黄玉猪,大人们嫌晦气让扔掉,两个孩子却将玉猪偷偷藏了起来。没过多久,那对玉猪就被当地博物馆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两个小孩儿刚上小学三年级,为同班同学,男孩儿姓刘,女孩儿姓萧,家住连云港市海州区网疃庄。这年从六月底就开始下雨,直到七月初才停。雨过天晴后,小刘同学急不可耐地约上小萧同学去割猪草。
中午回家时,路过一条被雨水新冲刷出来的小土沟,刘同学放下竹筐对萧同学说不要偷看,然后一个箭步跳了下去。萧同学红着脸将头扭了过去,背对着河沟等他。
萧同学等了十多分钟还不见刘同学上来,有些不耐烦,正要喊他,刘同学却旋风一样跑到她的面前,手里还握着两个泥乎乎的东西。萧同学一脸诧异,刘同学没理她,将东西晃了晃,就只顾到河边清洗。等刘同学返回来时,手里已经捧着两只油黄色的小玉猪了。
展开剩余77%说是猪,但乍一看就像是一小截玉棒,上面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猪的大致轮廓,那猪就像趴在地上睡着了一样。萧同学看得两眼发直,忙问刘同学:“哪里弄来的?”刘同学诡异一笑说:“那条土沟里呗,它正埋在土里,刚露出个头,我就给它抠了出来,对了,还有棺材板与人骨头哩!”
萧同学吓得脸色煞白,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眼睛却没有离开刘同学手里的玉猪。“呵呵,喜欢吗?”刘同学坏笑着问。“嗯!”萧同学声音很小,怯生生地点了点头。“拿着!送你一只,咱俩一人一个!”说话间,刘同学直接将一只玉猪塞到她的手里。
刘同学回到家,兴高采烈地将玉猪拿给爷爷看,没想到爷爷看过眉头越皱越紧,最后拿出一把锤子要将玉猪砸碎。刘同学看着心疼,一把抓起玉猪冲出了院门。只听爷爷在背后大声喊道:“回来,小兔崽子,那是死人的东西,不能要,晦气!唉……”刘同学不理会爷爷,来到大街上正好遇到了萧同学。
还没等刘同学说话,红着眼圈的萧同学就对刘同学噼里啪啦一顿数落:“都怪你,让俺妈骂了一顿,俺妈说这叫玉握,是握在死人手里的东西,说俺沾了晦气,让把它扔到河里冲走,这样就没事儿了!”萧同学说完,把小玉猪从裤兜里掏了出来。
刘同学笑着安慰道:“大人们的迷信不要信,咱藏起来不让他们知道就行了,回去就说扔了,这么可爱的小猪扔了多可惜呀!”
之后两个孩子将玉猪藏到书包里带到学校,上自习时一边做作业一边把玩,这一幕很快被班主任老师发现。老师拿起玉猪端详好半天,越看越觉得不寻常,忙问刘同学从哪里弄来的。刘同学没有隐瞒,将来龙去脉讲了个一清二楚。
老师叮嘱刘同学把东西放好,千万别弄丢,然后火急火燎地跑到文教局上报情况。文教局得知情况后,迅速派人到现场勘察。等他们到达小土沟才发现,墓葬被村民们翻的乱七八糟,不用说,一部分随葬品已经失散。
工作人员不敢怠慢,一面报警求助,一面上报文物考古部门。接下来,警察追缴文物,考古队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两个小孩儿知道捡到的是重要文物后,也主动上交,考古发掘结束后,博物馆给予他们每人一只钢笔的奖励。根据发掘结果判断,这是西汉时的一座夫妻合葬墓,那对玉猪正是女性死者的陪葬品。后来,散失的文物被陆续追回,但没有一件价值能与那对玉猪媲美。
玉猪高2.9厘米、长12厘米、宽2.5厘米,用和田玉中的极品“鸡油黄玉”雕刻而成,工艺为典型的“汉八刀”,线条简洁,造型精美,憨态可掬。
古人“视死如视生”,他们认为玉是最有灵气的东西,有使人再生的功效。比如蝉代表重生,所以古人在去世后常用玉蝉来堵身体的各个窍孔。古人认为猪象征着多子、健康与生生不息,有人干脆取猪为名字,比如汉武帝原名就叫“刘彘”。彘就是猪。这对玉猪称玉握,也就是专给死者握到手里的陪葬品。
我国人民从远古时期就崇尚玉文化,各种玉器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使用新疆和田玉最为常见。考古发掘证实,古人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新疆和田玉。不过介于当时生产力所限,人们还不能系统地进行矿采,所以玉料均来自河滩上的籽料,而这种玉料的质量最为上乘。
和田玉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白玉、墨玉、碧玉与黄玉,和田白玉最为常见,极品为羊脂白。如今,和田羊脂白玉要论克卖,价格高出黄金许多倍。和田黄玉的储量远低于白玉,所以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古人对黄玉的价值早有认识,于是也有了“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的说法。
如今对和田玉的定义变得广泛,不再以地域为标准,也就是说许多不同产地的玉可一律称作和田玉,但是质量最为称道的还是出自新疆和田产地。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网疃庄汉墓出土的这对玉猪是我国目前唯一用新疆和田黄玉雕刻成的玉器,可以用价值连城来衡量。故宫博物院曾提出用价值千万元的精品钧窑瓷器交换这对黄玉猪,结果连云港博物馆没有同意,由此可见这对黄玉猪的价值。
这对黄龙玉猪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还被江苏省认定为十大国宝之一。如今这对黄玉猪藏于连云港市博物馆中,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发布于:天津市